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教育研究 > 听数学课的反思

听数学课的反思

发布时间: 2013/1/23 12:08:00 访问次数: 3506
 

 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  刘焕中
 
  
 
  在这两年的听课中,我感到我校数学教师教学中,在知识、题型、规律层面下了很大功夫,有很多可取之处,可互相交流,取长补短;但在观念、思维、习惯层面功夫下得很少,这不但不利于学生长期发展,也成了学生短期发展的瓶颈。
  高一理科实验班,给师生创设了一个在较高层次上教、学数学的平台,故写了“听数学课后的反思”对理科实验班的教学提供参考,不当之处请指正。
 
一、关于备课
(一)概念课怎样备
  1.目标是实现三好:好理解,好记忆,好运用。
  2.建议:
  (1)挂: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,形成知识的线和网,而不是孤立的点。例如讲分数指数幂,可从指数为正整数出发,扩充到有理数、实数。指数数集扩充时,应考虑到:对底数的影响;类比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,得出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法则。
好处:
   ①由陈到新,对新知识好理解;
   ②在知识网中定知识点,知识使用时好转化;
   ③知识网络清楚好记忆。
  (2)化:把课本中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程序性知识。
例如:课本中的奇函数的定义可转化为:①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;② , 此函数为奇函数。反之奇函数则具备以上两个条件。这样便于学生用概念来解题。
  (3)挖:通过易错题挖掘概念的内涵。例如函数 与直线 的交点个数为至多一个。原因为函数是非空数集一对一或多对一的映射。
  (4)记:
    ①用联系转化的线来记(网络记忆,一章一网,章与章之间搭桥)。
    ②用形来记。例如特殊函数可画出图形后想出性质。
    ③用语言转化来记,把课本的陈述性语言转化为解决问题的程序性语言。
  (5)实:对概念与运算法则的牢固掌握是成功学习数学的两大基础,要让学生落实到位,且能熟中生巧。

(二)习题课怎样备
  1.目标是规律、方法、经验、意识、习惯整体提高。
  2.建议:
   (1)教规律:通过题组或变式,让学生掌握这类题型的一般解题规律,通过类比相近题型解法,得出解相近题型的解法块。(鼓励学生学会变式,做到解一题则众题明)平时对重点知识的题型,多进行变式、组合,达到以活制活。
   (2)教方法:
     ①综合题如何学会庖丁解牛,化综合为部分,关键是找到联结点进行分解。
     ②创新题:
  如何阅读理解:用特殊来理解一般;用形来理解数;抓住关键词、关键点的位置;进行语言转化,转化为自己好理解的语言。
  解创新题的主线是变中找不变,找到表示结论的关系式。
  分析各类创新题的构成:知识、方法、思维。从中找出解这类题的思维方法规律。
  在开放的,不确定中找确定,死中有活,活中有新,新中有死。
  数学思想方法在什么情况下用?怎样用?注意什么?
  (3)教解题经验
    ①解数学题的一般程序:
    审题时——笔画法
    目光随笔指引,看题速度快
  题中表示数量关系的关键词,表示图形位置关系与大小关系的数量词,用笔要标出,让题目中的重要信息印象深刻。
  随时写出由已知条件、推出的隐含条件。题目中隐含一切解题信息,由题中获得、记住的信息越多,则解题思路就越好找。
  找解题思路时——双向推理法
  由条件往结论,由结论往条件双向发散推理。由于缩短了条件与结论之间的思维距离,故能很快地找到解题思路,再根据解题过程是否简洁,来确定思路。
  解题过程中——方向导引法
根据解题目标,确定解题方向。在书写解题过程时,要牢牢把握解题方向,在方向感的引导下,不断完善、简化解题过程。
   解完题目后——深刻反思法
从题目中总结题型、解法、注意事项,放入头脑中已有的这类题目的解法网络中,并逐步形成系统的知识,为今后快速解决此类问题做准备。
  ②思路受阻:
   写:用“写”来促思考。由条件往下,由结论往上,能写几步写几步,在写得过程中,由于缩短了条件、结论距离,思路也就出来了。
   问:用问来促思考。
  审题中条件发散是否不够?条件是否可以重复使用?是否遗漏细节?是否提高了结论的难度?
  是否通解通法不全?是否要对通法进行新组合?
  是否要突破思维定势?
  是否没有考虑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?
   ③平时解题练出,会的题一遍做对的能力,考时检查发现有错不要轻易改,确定真错后再改。
  (4)教解题意识:
   ①让题的条件与结论,告诉你更多解题信息的意识。
   ②根据解题过程是否简洁,选择解题思路的意识。
   ③否定的意识,只有不满足现在的解题思路,才能获得更好的解题思路。
   ④设台阶的意识,条件与结论转化距离较大时,可在联结点上设台阶,降低难度,缩短距离。
   ⑤ 大前提一样时,后问用前问结论的意识。
  (5)教解题习惯:只有做人完善了,做事才能完美。
   ①养成平时“快、对”。考时“对、快”一遍做对的习惯。
   ②养成积累典型易错题与题型解法的习惯,可先写在题旁,再总结到本子上。
   ③养成用零散时间回忆、复习知识与题型解法结构的习惯,要求自己越回忆越快,最终在头脑中形成条件化的知识。
   ④ 养成解题一慢两快的习惯:审题慢,找思路,书写解题过程要快。
   ⑤ 养成研究考试题的习惯,提高把课本中20%的知识、方法准备充分,就能答好试卷中80%的题的能力。
   ⑥ 养成解题时“心要静、思维要活跃、神情要专注”的习惯。
   ⑦ 养成“见到熟题、易题要细心,见到新题、难题要兴奋” 以问促思的习惯。
   ⑧ 养成每天留点时间,让自己回忆所学知识的习惯,知识经过一个小时、一天、一周、一个月、三个月的重复,就能形成长期记忆,可先忆后看。
   ⑨ 养成平时用考试的状态来解题的习惯。
   ⑩ 养成每天反思的习惯,内容为:知识掌握不到位的地方,习惯、方法需要完善的地方。
     养成整体时间训练能力,零散时间记忆规律的习惯。
     上课养成“懂、用、悟、记”的习惯,充分提高课堂效率。

二、关于讲课
(一)一个中心
  以思维活跃为中心,以提高思维能力与培养兴趣为目标。教学是成也思维、败也思维,不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是无效的教学。在知识爆炸时代,我们不缺知识,缺的是对知识的兴趣,与掌握知识、运用知识的思想方法。方法离不开知识,但学习知识应上升到如何高效掌握知识,快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,这就需要思维能力。
  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如下思维能力:
  1.记忆能力:
  (1)表扬记忆法:别人或自己对记忆作正评价,即多表扬,能让大脑产生快乐素,提高记忆能力。学生应学会表扬或自我表扬。
  (2)形象记忆法:与形象、情景、图象对应起来记,可开发右脑,记得快,记得牢。
  (3)回忆记忆法:要记的东西先忆,忆不出来再看资料,这样能在脑海中加深印象。
  (4)即时记忆法:刚学完就记,先记在笔记本上,再记在头脑中,这样可筛选,去掉次要的,保留主要的。
  (5)重复记忆法:一小时、一天、一周、一个月、三个月进行重复记忆,可把瞬时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,形成条件化知识。解题速度快,能节省考试的时间。
  (6)网络记忆法:记忆的规律是记得越多,记得越快。如果你把要记内容与它们之间联系形成一种网络,由于记忆内容之间由一可推出二,由二可推出三,则记忆时就能达到举一纲则万目张的效果。
所以平庸的人是点记忆,聪明的人是线记忆,智慧的人是网络记忆。
  2.发散能力:教学中应提高学生由一点为中心,在平面或空间找到与此相关联的内容进行发散,发散的方向越多越好,发散的长度越远越好,发散的速度越快越好,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敏度与速度。
  3.类比能力:
  (1)相似(近)类比:题的条件、结论,解题的方法,数式的结构,若有相似之处,可通过题组或变式来找规律,概念的内容有相近之处也可类比找规律。
这里有两种相似:一种形似,神也似;一种形好像不似,但神似,都可通过类比找到统一规律。
  (2)相对类比:根据哲学中的两极相通,可根据对立的内容找规律。例如由奇到偶,由近到远,有肯定到否定,由数到形,由一般到特殊,可以是知识,也可以是方法、思维。
类比的目的找到它们相通的规律,达到举一反三。
  4.想象能力:教会学生把文字转化为图象或情景,并据此想象出新的图象或情景。创造往往是头脑中想象出来后,再在实践中制造出来的。想象是一种力量,经常做正面想象可以让你身体健康,人生快乐,事业有成。在学习中,用此方法可以在解常规题的基础上,通过想象,看还能解哪些创新题。学校要培养创新型人才,就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。
备课时应考虑记忆、发散、类比、想象,这些思维能力在讲课中什么时候用?怎样用?用后通过反思找到运用的规律。
(二)两个基本点
  接受新观念,养成好习惯。
  21世纪是观念大转变的时代,一个人的观念是这个人的人生的总开关。看待问题的观念新,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新,人生才能创造崭新的事业。观念与习惯,不但决定了学生的近期发展,而且决定了学生的长期发展。
  教学中可给学生渗透如下学习观念:
  1.进步的最好办法,是学会从你必须做好的事情中去获得乐趣。过程为:①认识到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,必须快乐去做;②假快乐,真表扬。学会自己表扬自己,奖励自己。让大脑中产生快乐素,学习记得清,用得活,获得成功,得到更大的表扬、鼓励,大脑中产生更多的快乐素,变成真快乐,获得兴趣与自信,得到更大的进步。在这里老师家长的宽容、扶持、鼓励、表扬是重要的因素。
  2.找到自信的最好办法,在你认为比较弱的科目中,通过努力,获得较大提高。在建立对这学科学习自信的同时,建立对学习乃至将来工作、人生的自信。
  3.学生在心目中应树立自己的榜样,通过榜样,找到差距,增进克服困难的勇气,给自己前进的动力。模仿榜样的态度、方法、习惯,让自己的学习效果也与榜样一样。学习榜样是可以复制的,复制的过程由形似到神似。
  4.学习就是把自己培养成幸福的人,学会满意的对待过去,幸福的感受现在,乐观的面对未来。学习有两重目的:一是掌握知识、提高能力;二是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幸福的人。
  5.学习是一门遗憾的艺术。只要每天寻找学习中的遗憾(知识、方法、习惯、观念)并不断完善,则在中、高考中就不会遗憾。
  6.有两种坏习惯不能养成:一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;二妨害他人的习惯。

 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从知识、题型、规律、方法这个层面有所突破,进入观念、思维、习惯的层次。学生的观念、能力提高了,师生们期望的“分数”才可能有一个根本性的提高。教学中是“虚”的决定“实”的,教师在备课中能有意识的渗透这些做人的内容,讲课时能做到“润物细无声”,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了,必然迎来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的大提高。教师不能做一年教师,重复一辈子;而是做一辈子教师,天天都有追求,都有突破,都有引起自己美好回忆的地方。
 
 
 
 
  刘焕中老师,我校数学高级教师,北京市数学学科带头人,西城区兼职教研员,北京市先进工作者。2009年2月,刘焕中老师退休后接受学校返聘,继续深入课堂,听课、评课,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推动教学改革,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。

 
 
推荐】【字体: 】【打印】【关闭
 

本站总访问量: 131861 人次 | 最高峰 889 人在线 | 当前有 80 人在线 | 信息中心 | 管理登录

版权所有:北京一六一中学 | 本站支持IPv6访问 | 技术支持:智慧创星
京ICP备13046670号-2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397号